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范畴,其以高质量发展为最终目标和重要使命。共建“一带一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目标向度上具有高度一致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对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知识产权将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共建的“助推器”、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应将知识产权深入融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构筑“数字丝绸之路”...
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连通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在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我国而言,中东地区的战略意义尤为显著。一方面,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中东地区枢纽性的地理交通位置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部分中东国家已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其中部分国家还专门设有相关协调和对接机构。另一方面,...
由于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减缓能力较弱,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的损失更大。目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致力于达成《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为此,各国经济发展需要清洁、低碳化、稳定的能源供给,能源系统需要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方向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绿色“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旨在加深与共建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推动沿线各国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非洲是世界上粮食最短缺的大洲,也是决定2030年国际社会能否实现“零饥饿”目标的关键地区。《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预计2030年将有近6亿人长期食物不足,全世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关于消除饥饿的具体目标方面挑战巨大,其中非洲的形势尤其严峻,非洲饥饿人口比例是全球平均的两倍多。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帮助广大非洲国家摆脱饥饿和贫困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当务之急。因此,分析新形势下中非农业合作基础、挑战与对策,...
一、 全球新能源跨境投资现状自《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全球气候公约制定以来,国际社会致力于降低全球碳排放。全球各个国家通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生产技术等方式促进本国碳排放的降低。在全球范围内能源消费增长迅猛的背景下,促进新能源发展成为各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根据《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17%,2022年可再生能源满足了全球84%的电力需求净增量。2023年,全球能源系统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50%...
摘要:近年来,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倡的“贸易保护”、“单边主义”等去全球化手段甚嚣尘上,使得全球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受挫。加之,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正在加速向本地化、区域化方向演化发展重构。在此背景下,通过探究新的国际环境下,我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对于构建更加开放、合作与共赢的多边贸易投资合作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是应对全球经济下行,稳定国内经济平稳增长以及突破西方国家“...
一、当前中国“品牌”走出去的现状近年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中国品牌出海进入快速发展期,改变了中国制造主要以代工形式进入海外市场的传统状态。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进入国际市场,走出去的品牌不仅涵盖了食品饮料、服饰鞋帽等传统消费品类,还有以OPPO、小米等为代表的中国智能手机行业,以海尔、海信等为代表的家电行业,以比亚迪、上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以腾讯、抖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行业等等,各行各业的中国企业纷纷以自主品牌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升对外投资合作质量和效益,法律保障是基础。企业在境外投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投资目的国和我国法律制度存在差异的现实背景。然而部分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中存在或以中国法律理解外国法律,或虽然理解外国法律,但仍以“中国国情”处理事情,或忽略法律实施风险等方面的问题。根据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及意向调查报告(2023年版)》显示,近八成企业在境外投资及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过合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