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端智库 ——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2020年努力方向和发展愿景

2020年07月13日 16:22作者:陈武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本世纪即将迈入第三个10年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双一流”学科群建设更上一层楼的关键之年。我们将通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着力打造多学科参与、研究问题聚焦、校内外国内外多重资源整合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和人才培养平台,成为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和福建厦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的重要智库,成为我校的又一张“靓丽”学术名片。

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厦门大学于2017年7月批准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本研究院聚焦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才培养和国际问题等领域,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为总体要求,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整合我校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信息科学、海洋科学等优势学科力量,开展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综合性的政策研究,致力于打造集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舆论引导等五大功能于一体,在“一带一路”相关研究领域位居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

本研究院的主要任务是:1.组织开展与“一带一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课题研究;2.为国家提供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研究、决策咨询服务;3.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相关决策咨询服务;4.为国家培养、培训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领域的政、产、学、研等方面高层次人才;5.整合国内外资源,提供国际交流、战略研讨和凝聚共识的高端对话平台。

根据国家顶层战略部署,围绕如何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本研究院目前凝练了以下6个研究方向:1.“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 2.“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交易与反侵权的创新机制研究;3.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风险管控研究;4.海洋文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洋合作发展策略研究;5.“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教育“走出去”研究; 6.全球化视野下的“一带一路”:华侨华人、文化传承与民心相通。今后还将根据研究任务的拓展,适当增加若干研究方向。

现代学术的有效运行需要学术治理组织的引领和支撑。本研究院设立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三个学术行政治理组织。理事会是研究院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审定研究院章程;审定研究院的战略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决定内设机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的聘任事项;审定研究院的年度工作报告和年度工作计划;审定研究院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决定人员津贴发放标准,等等。学术委员会是研究院的学术决策、咨询、评价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审定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规划;决定发展论坛的主题;对研究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重大制度制订与执行情况提出建议、咨询及评估报告;提出研究院研究人员聘任的基本标准和原则;审定研究院开放课题的招投标事项,等等。教授委员会是研究院学术标准的制订与实施的重要机构,其主要职责是,遴选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提交理事会决定;对研究院产出的各类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等等。

本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教授担任理事长,原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担任院长,下设办公室、7个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营商环境指数研究中心、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中国与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研究中心、海外华侨文献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数据库中心、年鉴编辑部、编译中心和图书资料阅览室。

厦门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研究院建设,在设立伊始,就将其列入学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群,并将思明校区嘉庚四号楼教学科研用房的两层半共1000多平方米空间划拨给研究院使用。本研究院成立两年多来,已成功举办了首届、第二届厦门大学“一带一路”发展论坛,广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产、学、研精英前来研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此同时,出版了以“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系列丛书为标志性成果的专著10余部,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向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交研究咨询报告数十份并获得采纳,为“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展望2020年,朱崇实院长为研究院描绘了努力和发展方向。一是进一步增强研究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带一路研究院要想尽一切办法为有使命感、有家国情怀、有这方面研究兴趣的老师提供尽可能好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优质的服务,我们还要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去争取更多的支持。二是要聚焦工作重点。一带一路研究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从两年来的运行情况来看,当下我们可以也应该做好以下5个“1”工程,即:一个数据库(一带一路数据库)、一本年鉴(与有关部委合作)、一个编辑部(编制年鉴和内参)、一个发展论坛(每年一届)、一个指数(一带一路营商环境指数)。三是要发挥自身能动性。我们要破除学院、学科的行政壁垒,不与相关学院、学科争署名权(一带一路研究院为第二署名单位即可),要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把校内的优质学术力量聚集起来,把增量做大,在此基础上还要与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近期我们要先把我校东南亚研究的传统优势发挥起来,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研究搞得更扎实,2020年第三届发展论坛的主题拟确立为“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四是要细化具体工作。首先要尽快使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运转起来,建立健全现代学术组织管理制度;其次要争取设立一个开放基金,扩大资源来源渠道;第三要把研究院办公场所充分利用起来,要依托相关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博士后驻院研究,以及吸引沿线国家学者作为访问学者前来驻院研究;第四要与教育部进行沟通协调,争取落实部分博硕士生专项招生指标,等等。

要实现上述工作目标,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研究院将学习借鉴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经过多年实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实施“任务导向、项目纽带、绩效管理”的运行模式。也就是说,研究任务要契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需求;项目纽带就是根据“给(带)课题进研究院,课题完成后出研究院”的原则实施动态聘任机制;绩效管理即根据研究人员的实际贡献,经教授委员会评定后报理事会决定给予相应的业绩津贴,研究人员隶属原单位的一切待遇保持不变。这样,研究院与研究人员隶属原单位的利益矛盾就可以得到有效化解,而研究院利用研究人员的专长产出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可以提升我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贡献,从而获得“双赢或多赢”的效果。

一带一路研究院是整合校内相关优势学科,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心的校级跨学科研究机构。研究院将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的突破口,努力实现与校内各相关学院“共商、共建、共享”局面。

一带一路研究院的终极目标是建成国家高端智库,但首先是校内的一个公共学术平台。我们将营造更为严谨自律的学术文化氛围,以发展论坛为龙头,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欢迎有使命感、有家国情怀、有这方面研究兴趣的老师和研究生积极加盟,共同夯实一带一路研究院建设基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坐落在刚刚修葺一新的嘉庚四号楼的一带一路研究院正满怀壮志,阔步前行,为“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贡献厦大智慧和厦大力量。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