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巴基斯坦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一)巴基斯坦政治结构及其新特点
巴基斯坦1947年立国后实行多党议会民主制,然而数次被军事政变所中断。巴基斯坦现有政党约200个且派系众多[1],但全国性政党主要有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人民党和正义运动党。主要党派还有穆斯林联盟(领袖派)、统一民族运动党、伊斯兰促进会和人民民族党等。
近年来,巴基斯坦政治结构呈现新特点:(1)巴基斯坦由传统的两大党主导向三足鼎立转变。在坚持多党制不变的前提下,巴基斯坦政党间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由过去的穆盟(谢)和人民党主导,发展为穆盟(谢)、人民党和正运党三足鼎立,现已形成“穆盟(谢)+人民党”联合对抗正运党的新格局。诚然,多党制通常意味着政局不稳,加之巴党政治尚未全结构化,致使其政治斗争日趋激烈。(2)新兴力量动摇巴基斯坦传统政治生态。巴政坛近年呼吁政治变革的诉求日趋强烈,而穆盟(谢)和人民党长期执政,变革意愿极为不强,使其获得年轻选民投票率日渐减少。而反传统力量是巴政治变革的核心诉求,集中体现于反建制、反腐败和反对外妥协。在此情形下,正义运动党提出的“新巴基斯坦”政治主张契合了变革主义诉求,成为反传统政治最具代表性的政党,并将长期影响巴政治生态。(3)巴军方由直接干政逐步向施加间接影响转变。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巴政治运行呈现10年议会民主、10年军人专政的态势[2]。军政府有助于巴社会快速实现稳定,也因其固有不足无法长期执政。尽管巴当前政治斗争激烈,甚至爆发大规模街头暴力,巴军方至今尚未明显表现出军变的迹象,更未走向前台,但巴军方对政治的影响仍不容小觑。[3]
(二)巴基斯坦的社会结构及其新变化
从建国以来,巴基斯坦传统社会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封建地主阶层和以农民为主的草根阶层。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原因,巴政权向来被封建地主垄断,致使民选政府的脆弱和军人统治长期化。而军队将领在本质上属于封建地主的一部分,中产阶级由于力量弱小,影响甚微。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始终支持封建经济的主导地位,使得国家工业基础建设长期滞后,形成了单一的对外依赖型经济。[4]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巴基斯坦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由年轻人、城市中产、工薪阶层和海外打工者组成的新兴力量开始壮大。新兴力量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原有阶层时常发生直接或间接冲突,甚至与传统势力分庭抗礼。这也是正运党兴起并一度执政的根本原因。[5]2022年正运党倒阁折射出巴基斯坦社会结构仍处于转型之中[6],也说明传统社会力量和城市新兴力量之间的较量既互有消长,还存有某种脆弱的平衡,短期内打破几乎不可能,这也决定了巴政党政治斗争的持续性。可见,巴中产阶级规模虽不断扩大,受经济不景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力量还是比较薄弱,未来一定时期内还不足以完全主导巴国政坛。巴社会结构的变化,还预示了巴内部传统势力与新兴力量间的对比变化,达成妥协或决出胜负尚需时日,形成良性竞争规则还需更多博弈。
二、 巴基斯坦政治和社会结构对中巴关系的影响
巴基斯坦政治和社会结构新变化,不仅影响其内政和外交,也将对中巴关系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一)巴基斯坦政坛背后势力复杂,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形成制约
巴基斯坦政坛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既有美国培养的代理人,亲印度的派系,又有各省分裂势力的代言人。2022年4月,时任反对党联盟候选人—穆斯林联盟主席夏巴兹·谢里夫成为巴基斯坦新一任总理,2024年3月,夏巴兹再次当选巴总理。在对华关系上,尽管夏巴兹的态度相当友好,支持中巴在经济贸易和基建设施建设方面进行长期合作,在外交上也坚持保持中巴“铁杆”友谊,但在对美关系上,夏巴兹比伊姆兰·汗更加温和,多次表示要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因此经常被视为“亲美派”和“鸽派”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美国妄图通过干涉巴国内政、提供经济援助等手段,以达到在中国周边国家渗透势力、煽动中国周边小国参与“环中国反华战略”这一企图,旨在以较小的代价不断破坏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环境。由于长期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大部分巴基斯坦的政治人物都不愿意破坏中巴关系,即使亲美也不会像菲律宾那样充当“对华马前卒”。但碍于严峻的经济和财政压力,巴国领导层有时不得不选择向美西方低头。加之中巴经济走廊周期长、见效慢,使得不少反对党对中巴关系抱有成见,这将一定程度上对经济走廊建设形成制约。
(二)不少社会精英对华不够友好,对中巴经济走廊纵深建设形成掣肘
巴基斯坦不少社会精英留学欧美,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对华态度不够友好。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政治局势和安全形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和冲击。
首先,“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的巨额贷款最终需要“连本带利”还给中国,按照巴基斯坦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情况来看,它将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借助“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的公司、工人和商品正大量涌入巴基斯坦,这将冲击巴基斯坦的本土企业。此外,“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者大多数是中国人,巴基斯坦民众的参与度较低,难以从中获得收益。
其次,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正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加强自身权势,损害地方利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信德省和吉尔吉特巴尔蒂地区代表沃贾特·哈桑(Wajat Hassan)等人认为,除旁遮普以外,巴基斯坦其他地区难以从“中巴经济走廊”中受益,特别是俾路支省没有支配自身资源的权利。大批旁遮普人和中国人打着“项目开发”的旗号进入俾路支省,试图淡化俾路支省的身份和文化。信德省和吉尔吉特地区也难以幸免。
(三)不少民粹主义者对华抱有偏见,不利于中巴经济走廊纵深推进
中巴两国人民友谊深厚,但随着巴基斯坦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中巴关系也面临着不少挑战。特别是在当前,中巴的合作交流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民粹主义。[7]随着巴国民粹主义区域色彩的日渐浓厚,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愈加明显。尤其是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吉尔吉特、信德省等一些地区的极端民粹主义组织,因国内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的恐怖主义性质。目前,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尽管巴方成立了专门的安保部队用以保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及人员安全,但自2018年以来,针对中资项目及中方人员的恐怖袭击频率上升、烈度增强。巴国内一些反对势力、恐怖主义组织和受海外势力支持的军事力量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破坏作用不可低估。
三、 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对策建议
(一)将中巴联合反恐提上中巴合作的首要日程
一方面,中巴应携手积极应对走廊面临的内外挑战。走廊安全不能仅从被动地加强安保着手,而是要求从中巴合作大局出发,将中巴联合反恐提上中巴合作的首要日程。另一方面,中巴之间的军事合作显得十分重要。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两国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军事联系。近期的印巴冲突,巴基斯坦运用歼十C、JF17、霹雳15空空导弹、红旗9地空导弹在战场上取得不错的战果。双方应以此为契机窗口,进一步深化打开两国在军备贸易、军事技术研发层面的合作,通过交流访问、联合演习等方式巩固加强战略互信,并共同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共同维护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安全等方面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合作。
(二)走廊建设积极寻求第三方市场合作
对于国际因素的干扰和破坏,重点要做好印、美的外交工作。同时要保持走廊建设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遵循三方共商共建共享、第三方受益原则,大力推进第三方积极融入中巴经济走廊合作进程,从而达到1+1+1>3的效果。
(三)加大产业合作力度,夯实巴基斯坦产业基础,提高其经济造血功能
建议运营好已建的走廊产业合作项目,形成示范效应。重点发掘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的潜力,服务于巴基斯坦的工业化发展,增强巴国自身造血能力。积极推动两国农、林、渔业的互利合作,充分利用两国自然资源丰富、互补性强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两国有关企业和部门在农业技术、农林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制造、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加强双方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利用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促进人员和商品交流。增加在对方主要商业城市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或商品展览会,建立定期商会交流机制(如,中方贸促会和巴方全巴工商联等)。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国,要尽快落实有关具体实施办法,增加游客人数,拓展旅游市场,提升旅游消费潜力。
(四)积极主动与巴基斯坦政府、反对党、非政府组织和 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深入持久的关系,及时沟通信息,做到公开透明
首先,对于走廊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中巴双方需共同努力、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相关举措予以妥善解决。如中巴双方可考虑成立常设的中巴经济走廊管理委员会,下设若干专门机构,以解决走廊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争议问题。我国要持续做好对巴各党派的政治工作,防止走廊建设成为其争权夺利的话题和工具。同时,与巴方加强政策沟通,对巴智库、媒体、非政府组织等加大公共外交力度。
其次,深化与巴基斯坦的人文交流,推动文化、教育、旅游、青年交流、媒体、智库等领域合作。建议加强我国国内顶尖智库与巴基斯坦知名智库的学术交流,增进与旁遮普大学、卡拉奇大学、伊斯兰堡真纳大学和白沙瓦大学等巴基斯坦著名高校的联系,推动中巴之间的教育、文化合作走深走实。
此外,建议我国继续向巴基斯坦提供留学奖学金项目,支持巴基斯坦学生到中国留学和深造。支持巴基斯坦的大学开设汉语专业并提供优质师资支持,使中巴两国在教育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同时,在文化艺术方面,应让中国电影、电视剧、音乐、书籍等文化作品逐渐走进巴基斯坦市场,为当地民众带来新的文化体验和理解,以增强巴基斯坦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认知,夯实中巴关系的民心基础。
吴崇伯 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
参考文献
[1]巴基斯坦国家概况[EB/OL].(2021-01-26)[2024-05-21].http://lahore.china-consulate.gov.cn/lqjs/201611/ t20161101_5517454.htm.
[2]叶海林.巴基斯坦政党背后的世家政治[J].文化纵横,2013(1):54-59.
[3]周帅.巴基斯坦政党政治的新特点[J].现代国际关系,2023(9):112-130.
[4]方金英.从社会阶层角度解读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态[J].现代国际关系,2008(4):26-30.
[5]Pakistan general elections 2018: Analysis of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EB/OL].(2018-12-18)[2024-04-24].https://www.orfonline.org/research/
pakistan-general-elections-2018-analysis-of-results-and-implications-46324.
[6]Pakistan stages another unfair election[N].the Washington Post,February7,2024.
[7]涂波.巴基斯坦民粹主义组织的对华态度及其影响[J].《南亚东南亚研究》,2024(6):13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