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上午,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教授在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做了题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含义与政策取向”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讲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厦大群贤视频号上同步直播。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着力点。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正式提出,到2024年两会期间成为顶流热词,并在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中位列首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重视与关注,相关领域的学者从多种视角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重点、实践路径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分析。郑江淮教授侧重从创新发展格局视角研究,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涵与政策取向加以阐释,为我们理解和认识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讲座伊始,郑江淮教授详细梳理了数字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时间节点。从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以“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主题,到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国对于数字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断加深。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并表示希望江苏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并针对推进科技创新提出相应要求。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再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指出四川要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在此基础上,习近平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1月31日,中央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对新质生产力加以界定,即“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与此同时,此次集体学习中还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接着,郑江淮教授进一步分析了数字技术与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非连续性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模式之一,以历次科技革命带来的机会窗口实现的技术跨越式发展来呈现,当前人工智能、储能、机器人、多组学以及公共区块链这组非连续性变化刚刚开始,代表新质生产力的颠覆性创新技术正在分析应用;二是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其中技术融合主要指离散技术能力凝聚和催化新能力的过程。
基于上述分析,郑江淮教授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以及绿色生产力四个方面阐释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针对“如何理解‘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这一问题,他提出一个公式,即“革命性技术突破规模=技术出现概率*发明人才等技术投入数量*技术互补性”,其中技术出现概率为常量,技术投入数量和技术互补性为两大变量。根据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也就意味着加大发明人才等技术投入力度,同时也要加强不同领域间、不同地区间、不同国家间的技术互补性。关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是指支撑技术革命性突破的要素配置,他指出,应以企业家投资为中心逐渐转为以发明人才为中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使全球人才向我国流动聚集。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侧重强调以大企业为主导,推动构建以高技术产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绿色生产力”,意味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最后,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问题,郑江淮教授提出了五项政策建议。一是加大财政税收、政府母基金、公共研究资金投资力度;二是加快相关教育、人才与财政经费等政策、体制改革;三是打造足够多的创新中心,持续加强创新投入,发明人才集聚与吸引;四是推动创新中心最小差异化,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统一大市场;五是深化开放层次,加强国家间技术互补与人才国内外大循环,建设世界级人才中心。
讲座结束后,郑江淮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围绕“如果将革命性新兴技术突破规模公式进一步加以延伸,应该进一步补充哪些要素以更好地说明革命性新兴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这一过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大量科技人才的支撑,面对当前科技人才外流的现象应当如何加以应对”“如何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全球化存在何种关系”“科技创新领域也存在市场调节失灵的问题,那么政府应当在此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美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其推动逆全球化的内部原因为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郑江淮教授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抽丝剥茧、层层剖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政策建议,让我们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涵和现实路径,其所展现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理论功底也令在场师生印象深刻。他还强调,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中国应把握住新质生产力孕育和形成的战略机遇期,而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校应当自觉承担起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责任,助力我国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