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王洪才教授在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做了题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旨趣”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厦大群贤视频号上同步直播。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因此厘清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旨趣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
王洪才教授首先梳理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四重蕴含及其价值定位。他认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延伸,中国式现代化的所有特征适用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也有其特殊性。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高等教育经历70余年发展的经验结晶。在发展目标上,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路线图;在发展路径上,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对西方高等教育模式的超越;在价值定位上,王教授表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定位体现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建中国大学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先导地位以及创建学术高质量发展体制四个层面。
其次,王洪才教授解释了何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他认为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向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直接指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间接指向是培养大批卓越的创新人才,一般指向是进一步改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而特别指向是引领社会向高层次发展。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导向,王教授强调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回应钱学森之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次是要回应如何打破学科壁垒;再次回应的是如何克服功利化办学心态;最后是要回应如何转变封闭式办学理念。只有答好这些教育之问,才能真正培养出“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旨趣,王教授提到根据国内外名校的建设探索经验来看,通过创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健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办现代产业学院、设立交叉学科、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等方式可以有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提质升级。
最后,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未来前景发展上,王教授也提出了他的设想。他认为多元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并立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确立精英型大学模式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点突破方向,建立便捷的转学体制则是突破封闭性办学的基本方略,国际学分互认制度将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面向世界的重要举措。随着近期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王教授也强调高等教育需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这些具有革命性的前沿新技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必将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革命性变革。


讲座结束后,王洪才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围绕“有何举措可以改变当下高等教育的功利性现象”“如何看待高等教育扩招与‘学历贬值’问题”“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中的不确定性”“如何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陈武元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思考“如何办好大学”“办好高等教育能为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带来什么”是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研究者的学术使命。本场讲座对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逻辑理路与实践旨趣进行了系统介绍,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学里,作为高等教育从业者的教师们应兢兢业业育新人,扎扎实实搞研究,用实际行动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三问。学生们作为高等教育受益者,应踏踏实实练就精湛学业、修炼内功,在各自专业领域、兴趣领域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