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27日上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曾玲教授应邀在一带一路研究院报告厅做了题为“国家节庆与当代新加坡种族和谐问题研究”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主持。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厦大群贤视频号进行同步网络直播。
曾老师首先以“美国纽约枪击案”、“大马前首相马赫迪尔的种族身份纠纷”等报刊报道的时事热点,引入了本次讲座所要讨论的当代人类社会面对的种族矛盾课题。曾老师指出,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一个重要的沿线国家,新加坡不仅是大中华以外唯一一个华人人口占三分之二的城邦国家,亦因其国内种族结构的复杂多元而呈现多元文化的绚丽图像。而与此同时,受制于移民史与地处马来汪洋世界等地缘政治特征等诸多因素,自1965年新加坡独立建国以来,种族问题一直困扰新加坡,成为这个二战后出现的新兴国家在社会发展与国家认同建构历史进程中所面对的一大挑战。为此,讲座将从新加坡社会变迁的时空脉络,具体考察当代新加坡如何以自上而下、政府与社会相互配合的方式,在鼓励华族、马来、印度等民族保留本民族文化的同时,透过各民族节庆的国家化运作,进而促进种族和谐、强化国家认同与社会发展。

曾玲疫情前在新加坡研究华人中元节时所拍。这是间位于义顺的印度庙,与华人大伯公庙相连。
印度庙前所摆设的是华人祭拜孤魂“好兄弟”的香炉与祭品。
讲座的第一部分内容,是“魅力多元的人文景观与新加坡面对的种族问题”。曾老师首先以最新统计数据与图片,阐述新加坡的面积、人口与统计数据、以及由此形成的魅力多元的人文景观。接下来,曾老师以具体的个案,向与会者讲述从建国前后直至当代新加坡所面对种族问题挑战,如:新马对抗下的新加坡被迫独立建国、新印对抗下的麦唐纳大厦爆炸案、1964年7月21日发生的种族暴乱、911事件后回祈团对新加坡的攻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生的诸多与种族问题相关的纠纷,以及最近的印尼传教士索马德被拒入境新加坡事件等等。
新加坡政府的多元种族政策,是曾老师演讲的重点之一,内容包括:新加坡政府从宪法、政治和社会等层面建立各项制度,以维护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在新加坡和谐并存,消除不容忍的行为、抑制各种族沙文主义,引导人们改正社会行为。新加坡的国民信约强调了多元种族的平等、包容和尊重的种族和谐理念,在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心中扎下根。此外,新加坡在处理种族问题时有着强大而有效的执行力,从法律、社会舆论等层面严厉打击、毫不手软,致力于将种族歧视和极端种族主义扼杀在摇篮中。新世纪以来,新加坡不断调整着促进国家“种族和谐”的方式,“政府后退”的同时社会“由下而上”自动自发地促进种族和谐,政府也鼓励与动员民间社会主动承担维护国家种族宗教和谐的重任。

2004年春节期间,曾玲在其住家附近的武吉巴督地铁站拍摄的照片
在“国家节庆运作与当代新加坡的种族和谐课题”部分,曾老师首先讨论节庆文化的基本属性,认为节庆民俗活动是每个民族国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区别民族、族群的主要标识之一。面对多元种族文化的冲击,新加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族群与文化认同等层面的差异与冲突。接下来,曾老师从“国家”、“社会”、与“各种族”三个层面侧面,以大量的个案具体考察与讨论当代新加坡如何透过立法使种族节庆活动国家化、并采取由上而下、政府与社会互动等的运作方式,达致多元种族和谐、强化国家认同之功效。因此,这些节庆活动,既与本民族节庆文化的一脉相承,亦是新加坡国家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曾老师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种族问题承载了新加坡自1819年开埠以来二个世纪的历史记忆。因而,从国家节庆的形成与运作考察种族关系、深入研究新加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第二,曾老师简要讨论人类社会处理种族关系的印尼“同化论”与美国“大熔炉”论,进而阐述新加坡的多元种族政策。曾老师认为,以多元、尊重、包容、相互理解为主要内容的新加坡种族政策与处理方式,为当代世界提供了“新加坡模式”。第三,关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发展的研究与方法论,曾老师提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南亚华人文化,既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又是所在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东南亚华人文化的双重性特征,在显示充分显示中华文化体系的开放、包容与适应时空环境顽强发展的强大内在生命力的同时,也使华人文化承担包括在非华族中传播中华文化等的多重功能!有鉴于此,在方法论上,必须以中国与东南亚在地的双重视角展开研究。

曾玲在其新加坡住家楼下拍摄的印度邻居供奉的神龛图片。
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人神明福禄寿与印度神明卡尼莎。
综上所述,曾老师以其在新加坡多年田野研究的积累与思考、运用丰富的文献资料,与大家分享新加坡开埠两百年尤其是1965年独立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个由多元种族组成的城邦国家、在复杂的内部与外部地缘政治制约下处理种族矛盾、建构与强化国家认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图像与现实场景。
本场讲座引起了线上线下参会师生的广泛兴趣,线上观看近800人次,大家就“新加坡各个种族都为种族和谐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其中华族做出了哪些努力呢?”“华族在新加坡有着很多籍贯,不同的籍贯有着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他们为新加坡民族融合各有什么贡献?”“有人对华裔中文水平忧心忡忡,有人担心学习中文影响华裔认同,如何看这现象”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李丹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认为,以国家节庆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加坡种族和谐的现实问题与解决之道,为我们提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别种族研究的资料盛宴。这是一场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别开声面的演讲,使大家深受启发,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