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教授在一带一路研究院做题为“后疫情时代的 东南亚经济与一带一路”学术报告

2020年11月24日 09:41作者:杜声浩

   

2020年11月19日上午,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王勤教授在嘉庚四号楼420一带一路研究院报告厅,做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东南亚经济与一带一路”学术报告。该学术报告由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蔡庆丰教授主持。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对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东南亚经济也遭重创,各国经济相继陷入衰退。目前,各国正努力开启复工复产的进程,恢复经济增长,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也给各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后疫情时代,东南亚经济发展前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如何共建“一带一路”引人关注。

王勤教授首先从疫情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出发,简要介绍了疫情给东南亚经济所带来的冲击及其各国应对和未来发展前景。在疫情冲击下,东南亚国家相继陷入了经济衰退,疫情导致了大规模的失业,企业破产并对相关产业带来严重的冲击,疫情还对一些国家的政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疫情发生后,各国相继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努力推动复工复产,并积极展开区域间疫情防控合作。不过,东南亚属于高度外向性的经济,多数国家经济受外部需求影响较大,各国经济复苏仍有赖于全球疫情的消退,这使得东南亚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大。

随后,王勤教授从工业转型升级、全球价值链、区域经济一体化三方面深度剖析了疫情对东南亚经济的深层次影响。首先,疫情将延缓东南亚各国工业4.0战略的推进步伐,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受到冲击。其次,疫情将加速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跨国公司基于安全、政治等因素的考虑将调整原有的全球供应生产网络,未来“中国+1”的生产布局可能成为发展趋势,而东南亚可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最后,RCEP的建立是后疫情时代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将成为推动东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如何共建“一带一路”,王勤教授指出,东南亚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自贸协定数量上占最大比重。疫情后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将对中国-东南亚的贸易与投资带来深刻影响。当前,中国与东南亚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未来中国-东南亚区域合作应该围绕政治互信、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展开。

最后,讲座在问答互动中圆满结束。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