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2023年中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研讨会暨签约仪式在厦门大学颂恩楼220会议室成功召开。匈牙利代表团、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市相关单位以及厦门大学的多位领导和嘉宾出席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厦门大学副校长史大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他表示,经过十年的蓬勃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匈牙利是首个加入“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中匈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携手踏上了互惠共赢的繁荣路和幸福路,正在迈向“换挡提速”的新阶段。中匈“一带一路”建设要想有更多的项目落地生根、次第开花,就离不开政产学研用间的高效联动、协同发力,确保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扮演好各自角色。厦门大学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双一流”高校,有信心也有底气扮演好“参谋智囊”的智库角色,为中匈“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厦大智慧。

接着,匈牙利企业发展基金会、匈牙利央行智库—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福建海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在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领导和匈牙利代表团、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各相关单位以及厦门大学领导的共同见证下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

随后,会议进入研讨环节。上午环节,各单位嘉宾就“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议题进行了讨论。
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率先发言,他指出,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智库发挥着咨政、育才以及启民的作用。具体而言,智库既能开展相关研究向相关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指导建议,推动决策和实践科学化;也能为人才搭建科研历练平台,提供丰富的科研学习资源,培养大量高端人才;还能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夯实“一带一路”民心基础。
匈牙利央行智库—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霍尔瓦托·乐文特博士表示,匈牙利提出“向东开放”政策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同频共振、高度契合。欧亚中心愿意积极推动匈牙利相关学者、企业以及普通民众充分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同时积极探求和助力中匈两国在战略层面以及技术层面的合作。未来,欧亚中心希望与中国各方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中匈两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五通”建设。
匈牙利企业发展基金会主席楚豪耶·瓦流·伊姆莱博士认为,本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希望在四方共同努力下,两国能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厦门大学与匈牙利多个大学交流合作日渐密切,高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将为中匈两国增进友好关系提供重要窗口。
厦门市贸促会副会长颜志平提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中外智库的鼎力支持,我们在此开展研讨会推进中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一是有助于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之路;二是有助于搭建全球互联的经贸合作之桥;三是有助于开拓数字引领的服务发展之途,推动两国数字经济共同健康发展。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亚良指出,申港证券作为福建海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战略支持方,与匈牙利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合作交流,积极为有关项目落地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中匈双方合作要坚持规划先行,智库在里面应当充分发挥指引作用,一方面要重视梳理和研究政府有关文件,把控相关合作的整体方向,另一方面也需要聚焦研究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具体需求,为企业开展项目选择、推进项目落地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指导。
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蒋志刚强调,全国政协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专业化高端智库,自其成立以来,围绕“一带一路”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推进融资平台搭建,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以及公共外交等多种重要功能。本次研讨会汇集了各领域的专家和代表,希望通过彼此间交流和思想碰撞,为后续中匈各领域合作建言献策。

下午,嘉宾们就“智库合作在中匈‘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中的指导作用”这一议题进行了研讨。
蒋志刚率先发言,他通过介绍国家开放银行的金融实践,为中匈合作提出了一系列实操性建议。他指出,国家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道路,逐渐形成了开发性金融中“融智+融资”的两融创新模式。他强调,中匈规划合作可以从国家开发银行的建设实践汲取经验,为接下来的具体合作框架、合作内容和合作步骤提供有益的指导。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针对中匈智库在能源治理合作研究方面提出了自身看法与建议。他指出,气候变化需要南方国家与北方国家达成更多共识,携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此背景下,中匈两国智库可以就气候合作方面的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及合作,推动各方在新能源贸易问题上采取更为理智的态度,共同助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乐文特博士指出,本次研讨会各方嘉宾提出的宝贵意见值得欧亚中心进一步借鉴和研究。此次研讨会是中匈两国友好合作的一个缩影,双方可以继续长期且有规律地开展此类活动,为推动中匈智库合作搭建对话平台。
伊姆莱博士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两融模式”表示赞赏。他指出,目前,欧亚中心汇集了多个高校的高端人才,同时也与政府各部门具有紧密联系,有参与到融智建设潜力,而匈牙利央行目前已经在融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接下来匈牙利方面将积极尝试将两者结合,实现融智与融资同行并举。
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蔡庆丰教授认为,民营企业是推进中匈“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为助力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在匈牙利开展相关投资,未来我们可以在应对外汇管制、防范外汇风险、推动绿色金融创新等领域加强智库间合作研究,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排忧解难。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陈爱贞教授认为,就中匈合作而言,一方面,中匈两国应当加强产业园区合作,为两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平台,推动两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另一方面,中匈双方应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合作,中国可以为匈牙利培养大批应用技术型人才,助力匈牙利的产业发展,也促进中匈两国民心相通。
厦门国贸控股集团协同部总经理李勇指出,国贸控股集团聚焦供应链、先进制造、城市建设运营、消费与健康、金融服务五大赛道,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先锋者”。未来,国贸可与匈方企业在各自优势领域展开密切合作,这就需要双方智库下好“先手棋”,针对中匈企业具体需求开展研究并形成战略报告,为双方企业开展具体实践、推进项目落实提供可操作性的意见与指导。
申港新兴投资公司总经理丁肇鼎提及,在微观实操方面,申港新兴可以为中匈“一带一路”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产业园建成、项目合作、产业链融合等方面配套服务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申港新兴也需要中匈两国的智库提供支持,从实操层面为申港新兴提供科学化的指导意见。

随后,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先文、福建海丝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含、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也从各自单位角度为中匈“一带一路”智库高质量合作提出了宝贵意见。
最后,陈武元教授宣布了中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课题组成立并进行总结发言。他指出,就中匈两国合作发展而言,教育互联为中匈合作架设桥梁,科技共享为中匈发展筑牢根基,人才共育为中匈共建提供支撑。未来,中匈智库双方可围绕教育互联、科技共享、人才共育方面加强合作,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夯基固垒。
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