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日上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宣长春老师在一带一路研究院420报告厅做了题为“‘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李丹教授主持,通过厦大群贤公众号在线上同步直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海外发展是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战略层面上认识到用中医药为国家对外交往服务的意义。立足这一现实背景和时代要求,宣老师以“一带一路”为视角探讨中医药的海外文化传播。
中医药是融文史哲医于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其文化的深层逻辑与西方医学有所差异,因此,要想实现“一带一路”医疗卫生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要消除中西医之间的文化隔阂,揭开传统中医神秘的面纱。为此,宣长春老师首先从“为什么会从中医药传播这个视角来看‘一带一路’”这一问题出发,以近代以来中医药的三次论辩为例论述了中西方在中医药方面的文化碰撞,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医药在现代社会为何仍魅力不减,当下中医药在海外传播面临的困境,以及通过中医药传播来更好地弥合文化隔阂,助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宣老师认为,目前地理和文化距离是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中要考虑的核心要素,除了抹平空间距离的阻碍之外,消弭嵌套在地理距离背后的文化差异是实现中医有效传播的关键所在。但当前阶段中西方存在的观念鸿沟和文化隔阂使得中医的海外传播并不顺利,中西文化差异导致中医药在西方遭遇了明显的文化“排异”,例如将中医从业者定位为“执业者”而非“医生”,职业身份被有意区隔和矮化,中医从业者悬壶济世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被剥夺等。因此,从“一带一路”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互构视角探讨中医海外传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医药海外传播历来与“一带一路”紧密相连,古代丝绸之路就是中医药输出和“洋医术”“洋药材”引入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一年,中国就和其他国家签订了83个中医药方面的合作协议,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基于上述背景,宣老师力图梳理既有研究对中医药媒介形象的测量和分析,并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考察新闻文本的情感倾向和新闻话语的隐喻,以探究“中医海外传播现状如何?”“各国媒体关注中医什么问题?对中医的情感倾向有何特征?”“地理/文化距离如何影响各国新闻媒体对中医的情感倾向?”“媒体是如何建构中医药的形象?”等一系列问题。
在实证部分,宣老师基于神经网络的语义隐喻计算和使用情感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算法朴素贝叶斯(Naive Baves)模型对各国主流媒体的中医报道进行情感分析,建构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vs.非沿线国家)x(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前vs.疫情后)的4种情境。研究发现,在非沿线国家中,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最为关注中医话题,在沿线国家中新加坡、印度的讨论最多,各国都普遍将中医视为日常保健的一部分。对沿线国家而言,文化和地理距离都不影响新闻报道的情感倾向,这一结果意味着距离的摩擦阻碍作用随“一带一路”合作共建而消弭。
此外,模型发现疫情前后分期也不会调节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对新闻报道情感倾向的影响,这说明沿线国家对中医药的认知熟悉度较高且相对稳定。对非沿线国家而言,距离对情感倾向的影响存在正负两面性,且疫情分期有调节作用,疫情后的距离效应更加明显。距离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欧美大国,中医在这些国家的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本土中医等文化间态,碰撞之中有所转化,进而对中医药的理解和认同有所提高。这说明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疫情的效果得到了一些欧美国家的认可,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化危机为契机,拓宽了“走出去”的渠道。
最后,宣老师指出,作为地方性知识的“中医”在全球认知既有共识,也有差异,中医海外传播需要在“自我赋能”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叙事,如何凸显“世界的中医”这一角色,不断弱化关于中医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争议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议题。同时,中医跨文化传播仍面临着“解域化”与“再域化”的机遇与挑战,“解域化”代表着在地理和社会的领土面前,文化的“自然”关系丧失,以西方为代表的“一带一路”非沿线国家缺乏这种基础。如何跨越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的鸿沟,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在强调“互动”的全球化世界中,讲好中医地方故事和实现文化跨越值得关注,鉴于西方普遍认为中医药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中医药文化传播者要与当地中医药文化的次生传播源(如西方本土中医和汉学家等)建立合作关系,鼓励中医药文化在“西人西传”中潜移默化地发挥影响。


讲座结束后,宣老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围绕“数据样本的清洗”“中国海外文化传播的本土化”“如何更好地理解文化间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李丹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认为宣老师从中医药角度解读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为大家提供了全新视角,带来了深刻启迪,也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大家的研究思路,并对宣老师的演讲表示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