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悦博士做题为“身份对立、合法性质疑、风险预警:国际主流媒体涉华负面舆情的‘三维建构’”学术讲座

2022年03月04日 20:32作者:


        

20223月4日上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悦在一带一路研究院报告厅做了题为“身份对立、合法性质疑、风险预警:国际主流媒体涉华负面舆情的‘三维建构’”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胡悦老师从21世纪以来的“逆全球化”运动与“信息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谈起,提出“逆全球化”在制造困难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中国应当大力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享的“新全球化”,尽快适应“信息全球化”的新态势的观点。中国作为国际媒介场域中的一个权力主体,必须通过符号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策略的应用积极参与场域竞争。在此背景下,对国际涉华负面舆情开展研究,是建立反馈系统、进行良性国际传播和有效国际对话的必经之路。

那么国际主流媒体是如何通过话语来建构涉华负面舆情的呢?胡悦老师采用“话语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以“一带一路”国际传播为研究案例,收集了十四个国家的20家国际主流媒体自2013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共895条关于“一带一路”英文报道的数据样本,从其中的负面报道文本中提取话语信息,分析其结构与意义,从而发现国际主流媒体通过话语建构涉华负面舆情的规律。

胡老师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主题式分析发现,国际主流媒体涉华负面舆情话语建构方式包含三个维度,即身份对立、合法性质疑以及风险预警。其中,制造身份对立的媒体报道往往通过建构“敌意”、“威胁”和 “恶感”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表达批评和反对。合法性质疑即国际主流媒体通过反复引用具体案例与使用抽象概念的方式建构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不合法性”。而风险预警则是国际主流媒体通过强调后果严重性、强调主体不可信、使用威胁性表述等方式,引起受众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确信和迟疑,增加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成本。

胡悦老师提到,学者Jackie Harrison认为公共舆情明确表达了共同的公共利益,而三个基本的公共关切点,即身份、合法性和风险与公共舆情的形成密切相关。新闻的公共力量正是来源于对身份、合法性和风险是否符合公民价值的判断。国际主流媒体的负面报道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身份对立、合法性质疑和风险预警三个维度进行攻击,批判中国在三个基本公共关切点违反了西方世界主导的社会批评、民主融合、正义文明、互惠和相互尊重等公民价值,触发更为广泛的公共舆情,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判断,产生严重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回应国际主流媒体的质疑以及如何界定和解释“一带一路”项目的意义和价值仍需要不同学科力量的共同努力。胡悦老师表达了未来与信息科学技术学科进行合作的意愿,希望能够将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人工分析相结合,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不断扩大研究范围,进一步开展理性建构与情绪表达综合研究。

讲座引人深思,现场师生与胡悦老师就“主流媒体的选取”“核心语料在统计过程中的溯源”“如何将所提到的三个维度进行量化及语料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陈武元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肯定了胡悦老师的研究在理解和应对国际负面舆情方面的建设性意义,并期望同学们加强阅读、拓展视野,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