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淼博士做题为“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与在地嵌入” 学术讲座

2021年12月31日 09:45作者:

   

2021年12月30日上午,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张淼副教授在一带一路研究院,做了题为“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溢出效应与在地嵌入”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经济学院、知识产权研究院、公共事务学院的师生参加了讲座。

马来西亚是最早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马方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数个合作项目在马来西亚生根发芽,中马双边经贸关系得到了迅猛发展。双方贸易领域不断拓宽,更多的中国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张淼老师从四个方面对本次讲座的主题进行了阐述。

首先,张老师列举了大量中国对马来西亚投资的统计数据。数据表明在投资规模上,2009-2017年马来西亚是我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投资领域上,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制造业。随着投资规模扩大,投资风险也随之扩大。张老师认为,投资风险引出了一个研究问题,即如何评估中国在马制造业投资的溢出效应。

然后,张老师针对上述研究问题进行了实证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外资企业在马的劳动生产率相较于马本土企业更高,暗示了溢出效应的可能性;二是外资溢出的性质和程度与行业及企业异质性相关;三是中资企业与美资、日资、新资企业相比较只有日资企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由此,张老师进一步提出了另一个研究问题,即在嵌入当地的过程中,哪些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导致中资企业在整体上产生溢出效应较为有限。

接着,张老师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2016-2019年期间张老师曾在马来西亚多地进行了三十余次深度访谈,她选取了奇瑞汽车投资马来西亚汽车产业的案例,经分析发现,奇瑞汽车在马的投资无论是在规模效应、示范效应还是在技术转移方面对马来西亚的本地嵌入相当有限。张老师还选取了隆基公司投资马来西亚光伏产业的案例,而隆基公司在马来西亚产生了部分的本地嵌入。通过对两个案例不同本地嵌入和溢出效应影响程度的比较,张老师认为,东道国的制度环境是造成企业在马投资本地嵌入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最后,张老师从研究中获得启发:一是溢出与嵌入体现了外资与东道国的双向互动;二是对外投资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投资流动带来的利益分配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三是东道国的国内结构决定规制资本跨国流动的政策与工具。她建议未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在政府的政策方面,需要关注东道国国内结构和制度环境;在企业的经营实践方面,需要在投资前对东道国国情进行评估。

张淼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既有详实的数据案例,也有系统的理论模型,现场反响热烈,互动积极。讲座结束后,陈武元教授结合自身海外留学经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张淼老师的研究,认为她的研究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且研究方法论丰富,引用论证规范,给科研工作者树立起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脚步只会不断向前,国内企业面对东道国的投资风险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张淼老师能够“走出去”,深耕于所研究的国家,实地获取一手资料和信息,如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才更有科学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2021年度的“一带一路”系列讲座画上完美的句号。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