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克教授做题为“非洲发展新领域——蓝色经济与海洋安全”学术讲座

2021年12月17日 17:43作者:

 

2021年12月16日上午,南京大学非洲研究所所长、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张振克教授通过远程会议的方式做了题为“非洲发展新领域——蓝色经济与海洋安全”的学术讲座。本场学术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和自然延伸,中非关系是推进南南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海洋合作则是中非合作的重要领域。张振克教授的讲座以中非海洋合作为主轴,以蓝色经济和海洋安全为两翼,对中非围绕“一带一路”的“蓝色合作”进行了多维透视。

首先,张振克老师介绍了非洲蓝色经济的相关背景与概念。随着全球可持续蓝色经济会议、非洲蓝色经济论坛的成功召开,蓝色经济逐渐得到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海洋对非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包括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海路运输、海底矿产、休闲渔业、海岸旅游等潜在经济价值,还具有缓解温室效应、应对全球变暖等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张老师提出蓝色经济是非洲发展的新领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海洋经济,蓝色经济是更为绿色的概念,更加强调科技创新驱动、投资、经济的紧密结合,这就和“一带一路”的“绿色底色”相互契合。因此,推动中非蓝色经济合作,正在成为中非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实现双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接着,张老师分析了非洲的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并指出非洲地区海洋空间广阔、海洋资源丰富,中非海洋合作未来可期。张老师还对非洲蓝色经济发展的困境进行了精准概述:一是海洋渔业方面,商业化捕捞和传统渔业斗争博弈;二是海洋能源方面,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有一定规模,但大多被跨国公司掌控;三是港口效率低下和修造船工业落后;四是蓝色经济人力资源匮乏;五是滨海旅游在局部地区发达,却面临外国资本介入风险;六是蓝色经济发展需要巨大投入,但非洲国家难以独立面对压力。

最后,张老师针对非洲海洋安全问题进行了精辟阐述。他将威胁非洲海洋安全的诸多方面,提炼概括为了海盗武装侵袭、社会矛盾加剧、海洋生态破坏、渔业过度捕捞等几个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思路。就中非“一带一路”海洋合作而言,张老师认为双方面临的安全挑战同样不可忽视:一方面,非洲自身基础薄弱、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受到西方舆论霸权的影响,“中国新殖民主义论”等虚假论调在非洲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为此,如何将合作建设的成果更好惠及非洲国家和人民,成为回击不实论调、构建国际话语权、促进“一带一路”在非洲国际认同的关键。

讲座反响热烈,线上与现场师生同张老师展开了积极互动。张老师就“非洲本土公司参与渔业捕捞及商业活动的比例”“中非蓝色经济合作框架”“如何诠释新殖民主义”“是否存在国家与中国在非洲的经济活动形成潜在竞争关系”等问题一一作了细致解答。最后,陈武元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报告契合新时代中非合作方向,响应“一带一路”建设的热点话题,中非双方在蓝色经济领域互利共赢,加强海运港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共建高质量“海上丝路”,更为共商、共建、共享、发展增添新动力。他还希望一带一路研究院作为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交流机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与供给方面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