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琴教授做题为“中国—东盟东增区合作框架下福建与菲律宾棉兰老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学术讲座

2021年06月11日 10:03作者:一带一路研究院 陈锶崎

  

2021年6月10日上午,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施雪琴在嘉庚四号楼420一带一路研究院报告厅,做了题为“中国—东盟东增区合作框架下福建与菲律宾棉兰老地区的海洋经济合作”学术讲座。本场学术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施雪琴教授首先从东盟东增区(BIMP-EAGA)的版图以及自己在菲律宾等国家进行田野调查的经历入手,介绍了东盟东增区的范围、形成以及中国与东增区的合作进程。施教授指出,东盟东部增长区是东盟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四国于1994年3月24日成立的次区域合作组织。东增区远离各国传统的政治中心,经济相对落后。东盟四国成立东增区的目的,是为了整合该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内贸易、旅游和投资,加快经济发展。自2003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中国愿意融入并帮助东盟东增区发展,中国与东盟东增区的合作日渐升级。2020年8月27日,第19次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视频会议召开,中国-东盟部长一致赞同稳步推进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和澜湄跨境经济等次区域合作,加快实施发展援助合作。

接着,施教授介绍了菲律宾棉兰老地区在东增区的地位。棉兰老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农业、林业与海洋渔业方面,在菲律宾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菲律宾的粮仓,其中7大农业产品出口位居菲国前列。EAGA 次区域合作计划启动后, 棉兰老开通了区域内新的海路航线与空中航线。从1997年,棉兰老岛就开始成为菲律宾经济快速增长地区,从2010年至2019年,其经济增长率甚至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棉兰老岛的经济增长率达到7.2%,呈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施教授指出,BIMP-EAGA框架下棉兰老发展的重点产业包括:加强海陆空联系,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扶持优先产品加入价值链;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最后,施教授强调了棉兰老地区对区域合作和中菲关系的意义,并提出构建福建与棉兰老海洋经济走廊。她指出,从区域合作来看,棉兰老地区是EAGA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重要桥梁与枢纽,可以作为一带一路联接西太平洋的走廊,是中国-东南亚-西太平洋海运转口航线的中心。从中菲关系来看,棉兰老是提升中菲关系的抓手;促进棉兰老的发展对提升中菲关系有重大意义。构建福建与棉兰老海洋经济走廊,第一是要探索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产业合作与农产品加工合作,在海洋航运、海洋旅游、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渔业、造船业、海产品加工、储存、冷链运输以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储存、冷链运输等方面进行合作。第二是要探索福建与棉兰老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第三是要挖掘华侨华人资源,搭建福建与棉兰老地区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桥梁。第四是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旅游交流平台,促进旅游产业合作以及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与施教授围绕东增区形成的内部纽带、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菲律宾家族政治和跨境电商的发展对经济贸易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陈武元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总结,他针对中国与东盟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强调了田野调查对做研究的重要性,提出要用双脚丈量学问。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