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副教授做题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创新赶超--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的前景”学术讲座

2021年04月30日 15:28作者:一带一路研究院 陈锶崎

   

2021年4月29日上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副教授王俊在嘉庚四号楼512一带一路研究院会议室,做了题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创新赶超--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的前景”学术讲座。本场学术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王俊教授首先介绍了“大分流”的产生,即从1000-2000年欧洲的西方旁支、西欧、拉美、亚洲和非洲人均GDP的演变来看,西欧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形成于18、19世纪。进而从“李约瑟之谜”引入讨论差距形成背后的原因。王教授结合经济增长理论,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个方面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如果仅从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出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会收敛于稳态,但结合世界主要经济体从1960-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数据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于稳态的理论预期并未实现。因此,发达国家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只能从技术创新的角度进行解释,而发展中国家实现创新赶超的关键也同样在于创新。

接着,王教授结合相关理论和数据介绍了驱动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本水平、研发投入、市场竞争水平、创新的扩散能力等。、另外,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使发展中国家具备了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引进和吸收的可能,然而,是否能够实现技术追赶,还取决于创新追随国家与领先国家的技术差距大小,追随国家的吸收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因素。然后,王教授结合创新的特征,特别是研发具有的外部性问题,说明政府是否能够通过法律手段、政策手段、营商环境改善等方式进行有效介入,也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是否能够实现创新赶超。王教授还以美国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通过创新实现对西欧国家创新赶超的特点、韩国创新赶超的不同阶段特征为例,介绍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实现发展中国家创新赶超的关键。

最后,王教授分析了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背景下,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的必要性。和并且从金砖国家创新合作机制的视角,阐述了金砖合作与创新发展理论具有的契合性。在此基础上,王教授指出,通过一带一路创新合作能否实现创新赶超的目标,还有赖于政府能力建设和社会能力建设两个方面。在政府能力建设上,要提高政府处理国际经济、政治等问题的能力,提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能力以及提高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在社会能力建设上,则可以从教育、金融体系、中介机构等方面着手。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与王教授进行了互动,高畅教授对本次讲座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问和建议。陈武元副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进一步强调了跨学科交流对于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深化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向王俊教授以及到场的师生表达了感谢。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