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4月14日上午,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原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文溥在嘉庚四号楼420一带一路研究院报告厅,做了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学术讲座。本场学术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李文溥教授指出,自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如何在国民经济各项工作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学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理论与政策热点问题之一。李文溥教授认为,“双循环”就是社会大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正常循环,从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条件角度看,它可以归结为人、财、物以及技术等资源在国内国际间的顺畅流动;从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运行角度看,它可以归结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接着,李教授基于使用价值和价值视角对“双循环”内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从产品使用价值角度上说,必须鼓励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大生产,规模经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外开放及国际大循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用同样的劳动生产最多的使用价值。从产品价值的使用上说,应当以国内循环为主,实现产品新创价值(GDP)的国内循环为主,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上,应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同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程度。
最后,李教授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中,“一带一路”建设能够从减少国内市场阻隔、提升区域发展的协同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激发国内消费市场,助推国内大循环的形成。在构建国际大循环中,“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更全面的、更全方位的开放来促进国际大循环,以“桥梁”的方式充当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壮大国际大循环。他指出,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在于:首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缩小国内地区差距,提高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容量,扩大出口,增加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居民消费。其次,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产品使用价值的国际大循环,提高本国要素及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推动本国产业的更新换代与供给侧结构调整,延长本国产业的生命周期。
李教授为人谦逊幽默,讲解深入浅出,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诸多老师、同学仍不舍离开,留在报告厅内与李教授继续研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