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似逸教授做题为“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播—谈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学术讲座

2020年12月18日 15:14作者:

   

2020年12月17日上午,“福建省教学名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傅似逸教授在嘉庚四号楼420一带一路研究报告厅,做了题为“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播—谈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融合”学术讲座。这场学术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傅似逸教授端庄优雅,谈吐不凡,一开场就吸引了全场师生的注意力。傅教授首先对语言的本质进行分析,解读认识语言本质的六个层面:知识—习惯—心理现象—社会现象—国家战略资源—文化纽带。紧接着,她介绍了法语联盟、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和赛万提斯学院等知名的语言文化海外教育机构,并从这些机构的发展中总结出四点启示:1.语言文化传播与国家兴衰紧密相关;2.语言文化海外教育机构的设立往往出于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3.语言文化海外教育机构不仅是庞大的文化产业,而且常成为国家形象的塑造;4.孔子学院的发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同步,是国策的需要。

傅教授曾担任英国卡迪夫大学孔子学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对孔子学院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她向师生介绍了孔子学院的性质、宗旨、职能、全球发展状况、厦大共建孔子学院的情况及孔子学院目前面临的挑战,并由此引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傅教授指出,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对人性的看法、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对自身与他人之关系的看法等方面,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包括中西不同的价值取向、结构性差异和交际元素。傅教授还结合自身研究、工作经历,通过分析 “中外方院长的合作”和“文化讲座”两个案例,让在场师生更直观地了解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讲座最后,傅教授介绍了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兵马俑展和伦敦语言展等英方大型文化活动,《美丽中国》、《中国学校》、《中国新年》等英方媒体、文化人的影视作品,展现了中英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方式和发展进程。

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师生与傅教授进行了互动,陈武元副院长对讲座和互动内容进行了总结。同时,他也分享了自己在日本访学期间租房子、骑车等经历,从另一种体验说明了中外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以及语言对于文化交流、理解的重要性。他强调在交流中要摆脱思维定式,避免以偏概全,保持真诚的态度,体现大国的气度。傅教授也补充道,体现大国气度要从每一个个人做起,每个人都是中国声音的传播者,中国形象的代言人。


相关文章
无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