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30日上午,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徐琪教授在嘉庚四号楼512一带一路研究院会议室,做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俄关系”的学术讲座。本场学术讲座由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首先,徐琪教授简要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源起与发展的历史。在国际关系多变、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在千年“丝绸之路”积淀的基础上,中国主动应变、积极求变,顺应时代之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大致经历了“雏形初现——顶层推进——全面展开”三个发展阶段。
接着,徐琪教授介绍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她从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国情,梳理总结了两国从三次结盟到中苏跌宕起伏的外交关系,再到中俄“三好”“三不”原则的伙伴关系的概况。徐琪教授认为,中俄两国共同肩负着发展振兴的使命任务,共同追求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务实合作,密切交往,中俄关系不断深化,呈“螺旋式”上升发展态势,现在是中俄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随后,她具体分析了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大国梦及其“先近后远,厚欧薄美,倾斜亚太”的外交政策。
最后,徐琪教授重点讲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关系的影响。俄罗斯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与中国倡议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相合、目标相近、原则相同、路径相似,二者并行不悖且相向而行。“丝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形成“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可以促进中俄贸易的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同时,徐琪教授也指出中俄两国仍存在“移民渗透论”“中国威胁论”、贸易壁垒较高、合作稳定性不足、贸易结构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中俄关系尚有政热经冷、官热民冷、上热下冷的特点。基于此,她呼吁新一代青年应更多关注、研究、推动中俄两国的深入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发挥中国智慧,发扬丝路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和平开放、互联互通的新格局。她表示,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国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
讲座结束后,陈武元副院长对徐琪教授的精彩报告进行了总结,他先是强调了中俄关系研究的重要性,而后宣布了研究院将利用捐赠资金设立课题的好消息,鼓励大家加强关注对金砖国家的研究。随后,在场师生与徐琪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为本场讲座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吸引了校内外许多师生的参与,反响十分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