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晖副教授做题为“类型学视角下海洋东南亚国家合作共建‘⼀带⼀路’基础设施项目”学术讲座

2021年06月18日 16:05作者:

    

2021年6月17日上午,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王昭晖在嘉庚四号楼420一带一路研究院报告厅,做了题为“类型学视角下海洋东南亚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学术讲座。本场学术讲座由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陈武元教授主持。

王昭晖老师首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他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项目,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并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的先发性和重要性。在对“一带一路”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后,王老师认为风险分析的相关内容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补充。

接着,王老师对海洋东南亚国家合作共建“⼀带⼀路”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类型学分析,包括基于理想型集的类型学、外交政策制定的概念类型、“一带一路”项目政治社会风险的解释类型。他将政策制定过程分为个性化和制度化、隔绝式和回应式两个维度,形成专断型、程序型、民主型和民粹型四种理想类型,并对不同类型下“一带一路”项目所面临的政治社会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王老师基于理想类型的分析框架,选取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四个海洋东南亚国家,进行比较案例的实证研究。他分别介绍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在马来西亚的政治风险、在印度尼西亚的社会风险和在菲律宾的政治社会风险,以及中国与新加坡的“一带一路”合作等内容。

最后,王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并提出:“一带一路”项目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沿线国家的参与和响应,我们应多关注和尊重对象国国内政治社会,才能真正降低海外项目的风险。

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与王老师围绕个人化和制度化的决策机制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王老师的讲座在具有较强的学理性、概念性的同时,能够与实践密切结合,吸引了诸多师生的参与,充分展现出厦大青年教师的魅力和风采。


相关文章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2013 厦门大学 版权所有